再到今天已经扩展到岛外的现代化大都市。
厦门的千年演变
历经沧桑,充满传奇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到了明朝中后期
他先后有过6个名字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真正发达是在唐代
素有“嘉禾岛”之称
彭伟斌先生的论文称,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厦门地区一直是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 然而,当时的人类是古越部落。
阿罗姆版画《武夷山茶区》
汉族真正开发厦门岛是在唐代,当时称“嘉禾岛”。 朱熹所著的《金榜山志》记载,唐朝时期,嘉禾岛上有“南辰、北雪”定居者。 其中一位是陈安,他是一位从未落榜的文士,隐居金榜山(今厦门市思明区)。 金榜区金榜路(金榜公园)的“玉笏”石下,房子旁边有一个圆形的“会动的石头”,名叫“老虎礁”。 当潮水涨落时,大石随之转动; 如果刮大风,石头就会发出转动的声音,非常神奇。
阿罗姆版画《港外看厦门城》
当时嘉禾岛的涨潮水位直接淹没了金榜山上的“玉壶”石,也就是今天金榜公园的半山腰。 可以想象,唐宋时期,甚至一直到明朝,厦门老城区的大部分地区,从今天思明区的厦西路、镇海路开始,基本上都泡在海水里了。
明中后期
有6个名字
在明朝之前,嘉禾岛(厦门岛)只是当时福建众多沿海岛屿之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代《中佐图》——选自明代《泉州府图》,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嘉禾岛的真正开发源于明初的抗战准备。 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明朝廷突然发现位于漳县、全县咽喉、扼守九龙江口的嘉禾岛(厦门岛)不设防。 它急忙在嘉禾岛南建立了“永宁卫”。 《左手于千户所》又称“嘉禾手于千户所”。 这座始建于1394年的“中左所城”就是厦门城的由来。
明代闽南海警驻地分布——选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嘉禾岛、中座所是明代厦门岛和厦门市的正式名称。 明代,军民分为两派,嘉禾岛上的人民都有自己的名字。 明代,永宁卫士中左人池显芳将家乡嘉禾岛称为“白鹭门”,简称“鹿门”或“鲁岛”。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不孝之岛距四十里,名‘白鹭门’,四面环海。” 金门人蔡贤臣,又名“白鹭门”。
明代福建手绘地图,地理位置杂乱。 中左学院(厦门)和高普学院被画到了同安市边缘,漳州城外的丹霞山被画到了海边,崇武被画到了晋江地区——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收藏。
明朝中叶,乌峪水乡迁至嘉禾岛(厦门岛)后,从明万历年间起,“厦门”、“厦门”等名称就开始出现在与乌峪水乡有关的文献中。王朝。 有理由相信,对于明朝海军来说,乌屿水寨的原址是乌屿岛,而嘉禾屿水寨的新址嘉禾屿岛则称为“厦门”,写作“厦门”,偶尔也写“”厦门”。 (如前面的《明史实录》的例子)。
嘉禾岛、中左所城、白鹿门、鹿门、鹭岛、厦门/厦门,明朝中后期的厦门居然同时有这么多名字。 难怪荷兰人和明朝廷感到困惑。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 来自克里斯托弗·弗里克的《东印度之旅:1680-1686》
但进入清代后,随着中左署被废除,《清实录》中“厦门”统一写为“厦门”。
1850年,《清两都十八省全图》中的厦门附近。
城内大衙内小官众多
从嘉禾里到四明府
1911年清末,厦门的行政级别最低,称嘉禾里。 完整的描述应该是福建省泉州地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 清代县以下的建制级别为:县—乡—里都—保甲(每个保有10甲,每甲有10户)。 同安县共有3个乡、9里、21个府。 嘉禾里下辖4个市。
1880年,从虎头山看厦门城墙(部分)——摘自《1880年的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美国康奈尔大学收藏
事实上,晚唐时期的厦门被称为嘉禾里。 也就是说,古今中外,厦门作为乡级地方行政单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厦门全图——清道光《厦门年谱》
清代的嘉禾里,岛上人口较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厦门市附近。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有很多政府机关。 这些军政机构的级别远远超过位于同安县的衙门。
福建厦门海军上将府——陈亚元先生藏
清代的厦门已成为闽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末,厦门开埠,成为国际港口,闻名中外。 消息灵通的厦门人根本不把同安县当回事。
清代同安县界线图——选自清嘉庆《同安县志》
但一进入民国,问题就出现了。 福建省正准备召开临时议会,要求每个县选举一名议员。 厦门作为同安县属地,只能与同安县共同提名一名委员,不得有自己的代表。 厦门各界联名致电福建巡抚孙道仁,称厦门“户籍繁盛,财富较同安最充裕”。 中华民国成立后,应从同安独立。 请责令临时议会加入厦门地方议员,遵守共和平等原则。 “目的”; 同时,他派名绅到省城会见总督,要求允许厦门、金门分设县。
厦门城墙北门——摘自腓立比牧师《厦门简介》1912年版
于是,1912年4月,福建军政府政务院迅速作出决议,将厦门、金门及其附属岛屿建为思明县。 县城设在厦门,思明县设1个议员席位。 同年9月,福建省议会决定将思明县升格为思明地区。
就这样,民国元年短短五个月时间,厦门就从同安县升格为思明县,再升格为思明府,一次性弥补了数百年的历史欠债。猛扑下来。 不过,升县为府是福建省政府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央的批准,所以这件事后来造成了一些波折。
《千年厦门》厦门千年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