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与新浪微博日前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5月,中国网红粉丝总数达5.88亿,网红经济规模将超过2万网络投稿。
然而,随着网红产品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这些产品夸大宣传、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交易量造假等大量问题也随之显现。 “网红经济”中的“坑”已经开始让人感到不舒服了。 防不胜防。
网红店里的李逵和李鬼很难区分
2017年上半年以来,喜茶掀起了网红饮料店热潮,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今年上半年,北京一家名为“喜舍喜茶”的饮料店声称花重金从“海茶”购买配方奶粉,并与喜茶联合经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然而事实是,网红饮料店遭遇山寨。 喜茶很快发表声明,表示上述门店与其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例如,武汉一家糕点店“包师傅”走红网络后,“金殿包师傅”、“京包师傅”、“至尊包师傅”等门店立即在北京各地开张。 由于假货店模仿“原装”品牌和产品,连名称都非常接近,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
“包师傅”糕点店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门前总是排着数十米的“长队”,粉丝的热情令人惊叹。 但有媒体深入调查QQ群、论坛、微信群发现,有“领班”在网上发布填写任务,组织大量兼职人员现场排队服务。作为“支持者”。
在媒体曝光这家网红店雇人排队营造火爆销售场面后,“包师傅”网红店总部也迅速回应并致歉。 同时表示,一家门店的行为并不代表整个品牌。 但北京包财胜餐饮公司随后直接批评雇人排队的“包师傅”是山寨侵权店。 双方就此诉至法院,相关案件也在进一步审理中。
在北京另一家网红饮料店,媒体 小编深入店内卧底,惊讶地发现,网上火爆的鲜榨果汁竟然是真的。 报道显示,饮料店店员直接用手从茶包中挤出果汁,连店员自己都表示“恶心”; 水果没洗就扔进榨汁机,操作员也不戴手套; 水果新鲜诱人,但后台正在榨汁的芒果已经变黑了……
先检查流行产品是否有害
如今,只要加上“网红”二字,再利用网络火上浇油,往往就能点燃大众的消费热情。 然而,有些网红产品经不起推敲。 它们价格昂贵,销量惊人,但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产品甚至属于“三无”范畴。
夜光饮料在一些城市酒吧很受欢迎。 发光饮料装在各种形状的杯子里,每三四秒就会闪烁一次。 商人还给这些饮料起了许多独特的名字。 事实上,发光的是饮料中的冰块,冰块中嵌入了小灯泡。
《法制日报》 小编调查发现,这种发光冰块使用的是纽扣电池。 由于功率低,不会引起触电。 不过,由于这种灯的价格比较低,所以很有可能外壳的塑料材质质量较差。 、长期浸泡在腐蚀性液体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市场上,很多此类网红产品并没有质监部门的资质标志。
最近流行的“冒烟冰淇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款网红食品加入了食品级液氮制冷。 快速雾化的液氮一般是安全的,但有些孩子食用后可能会出现口腔损伤。
对于这些潮流网红产品,专家建议消费者关注产品的成分,辨别产品是否有合格的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看清食品饮料的原材料等成分,考虑安全系数吃饭时。 如果网红产品属于“三不”产品,一定不要购买和食用。
此外,一些网红产品标榜各种功效,比如鼓吹“排毒减肥”的网红“大餐”,但实际上往往会导致能量摄入严重不足,进而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减脂等。基础代谢、多器官损伤。 ,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要相信这些网络名人捏造的说法。
你需要了解网红营销背后的技巧
或者是可以减肥、防晒、美白肌肤的“功能神器”; 或者是获得过一些国内或国际奖项并有各种权威机构为其品质“背书”的“荣誉获得者”; 或者伴随着各种高调的财富展示而散发。 照片中的“夸张产品”……这些另类“气质”的网红产品往往需要消费者更加警惕。
除了一些网红店雇人排队制造假象外,网红产品也有很多伎俩。 网红产品通常在网上展现大量好评、体验式促销,线下门店往往供不应求、生意红火,但实际上通常都是套路。
一位网红店促销员透#,大部分消费者评论都是可以造假的,而且这种造假生意已经相当庞大。 各电商平台对于消费者体验审核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 一般一条“充值人数”的评论只要几块钱,但消费评论、体验详细、号召力强的评论每条评论的费用最高可达120元。
有媒体加入充当“排队头”的群,发现有专人发布雇人排队的时间、地点、人数、时薪等信息。 三小时内雇到一个人的费用通常为100至150元。
一些网红产品拥有很多荣誉“平台”,但这些荣誉通常并不可靠。 有媒体曝光,网红品牌麻子宝所谓的“3.15防伪保真荣誉标志”和“防伪保真安全消费联盟单位”未经授权,其商业模式也未获得认证根本不。 这纯粹是虚构的荣誉和自负。
此外,网络文章中存在大量标榜“快速致富”的主角,但往往缺乏名字和姓氏,令人无法核实。 这种营销模式下的网红产品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消费者一定要理性消费,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