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22日电影纪录片《台山纪行》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正是在这个伟大的转折点上,中央新闻纪录片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发行了电影纪录片《泰山行》。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这部纪录片

拍摄制作剧本

影片以一群回国的台山华侨为线索,记录了他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是泰山珍贵的视频素材:台城人工湖、大龙洞水库、风火角闸、端坟上泽等地……在16分钟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画面中的人物年龄都在40岁以上。 .. ...

[评论]:

台山是南海之滨美丽富饶的侨乡。

我们来到了台山县县城台城​​镇。 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们的耳朵仿佛听到了敬爱的周总理视察泰山时的赞叹:“泰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好地方,也是华侨之乡、排球之乡。” ” "友善的声音。

从城镇到乡村,美丽的土地上鲜花盛开。 我们热情的心就像滚滚稻浪,随风飘扬。

啊! 我终于回来了我亲爱的家乡,海外的人们想念你的山山水水。 久别重逢的家乡,我渴望看够一切。

视频中的大龙洞水库

大龙峒山区曾经荒凉,如今青山绿水,旧貌换新颜。

1958年大跃进期间,台山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这里筑堤筑坝,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 二十年来,台山人民从事水利建设,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00多座。 1960年,气势磅礴的风火角闸建成。从此,凶猛的潮水退去,闸控的6个公社27万亩低产田变成了一年三熟的高产田。

上阁,解放前是台山出了名的贫困地方。 当时还有女人不嫁就入阁的,但现在内阁却出现了新的景象。 然而,人们没有忘记1943年台山大旱的悲惨景象,上葛地区七乐大队千余人饿死,集体埋葬。

曾焕林,旧社会当牛当马的华侨家属。 当时,他家五口人中有三人被饿死。 现在曾焕林是七月大队支部书记,一家八口。 孩子们有的在学校读书,有的在队里。 参加劳动。 奇乐大队是大寨农学的一面红旗,不少侨眷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贡献。

来到泰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如此令人愉悦的新景象。

台山的工业也在大踏步前进。 解放前,台山只有一座破旧的小发电厂和几个小手工业作坊。 现有工厂180多家,生产工业产品400多种。

台山海燕华侨农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台山贡献力量。 今年,这个农场已经安置了2000多名被越南当局迫害并驱回国的难民移民。 国家是海外华人的坚强后盾。 为了安置流离失所的华侨,这里很快修建了大量新住宅。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场所。

被越南当局驱逐回国的教师邓丽娟、医生冯南志、司机周德胜均被越南当局安置。 强大的祖国,让每一个归侨的心都充满温暖。 78岁的华侨谭伟在旧社会被迫在美国三代人做铆工。 现任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

人工湖老照片

在新旧社会之间,一位历尽艰辛的老妇人深情地歌唱着她幸福的新生活。

“马山下垂钓,水清心闲,鱼儿划竹竿旁,鸟儿在林间叽叽喳喳,退休生活多幸福啊,我一定会报答老爸老妈的恩情。”用心入党,老了一定要坚强,为人民服务。

李立宗先生今年106岁。 两年多前,他从澳大利亚回到阔别七十多年的家乡,庆祝自己幸福的晚年。

台山人民生活充满活力。 台山的排球运动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排球之乡”。 解放以来,已向国家和省市派遣了400多名排球运动员、教练员。

美丽的乡村牵动着海外亲人的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五大洲78个国家的民众回到台山探亲。

数十年未见亲人,善意之言说不完。

徐锦棠六岁时去了美国。 四十八年后,他踏进了自己的家。 人民政府保护华侨财产。 尝尝家乡的茶。 希望您常回来看看家乡的变化。

中秋之夜,家人团聚之夜。 在这欢乐的夜晚,唱起优美的歌声,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泰山,泰山,你美丽的容颜将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喜欢这部纪录片

看看40多年前的家乡

你怎么认为?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