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1004.79万人,常住人口6644.49万人的湖南首次拥有人口突破1000万的地级市。 令人欣慰! 据我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人口同时突破1000万。 浙江宁波、江苏南京迄今为止人口还没有突破1000万。
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近10年来长沙人口增加300.38万人,居湖南第一。 除长沙外,永州、郴州、株洲、娄底、张家界均实现小幅增长。 其中,永州增加10.96万人,居湖南第二位; 郴州增加8.54万人,居湖南第三位。 此外,株洲增加4.71万人,娄底增加4.14万人,张家界增加4.05万人。 这五个地区合计增加32.4万人。 算上长沙的300.38万人,六地合计增加332.78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长沙以外,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很小,长沙作为第一大城市的局面根本没有改变。
除这六个地区外,其他地区均面临人口下降。 尽管它和湘潭一样小,面积只有5005平方公里,与县级市浏阳市差不多大小,但人口却减少了2.24万人。 这是湖南省地级市中人口减少最少的。
岳阳、常德、益阳、衡阳、邵阳各损失40万以上,其中邵阳损失50.83万人,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损失,居全省第一。
湘潭、邵阳等8市州累计减少人口256.66万人。 可以得出,近十年来,湖南常住人口仅增加76.11万人,年均仅增加7.6万人。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湖南的人口流失率是非常高的。 即使按照2019年户籍人口7319.53万人计算,也至少损失了675.04万人。
事实上,这675万只是目前损失的人数。 十年内实际损失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 有网友称,超过1000万三湘人常年在广东挣扎。 这一点也不夸张。
2010年,益阳市常住人口431.31万人。 按每年0.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2020年常住人口应不少于473万人。 事实上,益阳的常住人口只有385.16万人。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益阳的人口净流失量已经接近90万,着实令人震惊!
我看到了一个关于中部崛起的指导性文件。 文章提到,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制造业将逐步向湘南、湘西、赣南等地区转移。 永州、郴州位于湖南南部,是湖南距离广州、深圳最近的地区。 按理说,人口流失的速度应该比衡阳、岳阳这两个副中心城市还要快。 但事实并非如此。 永州、郴州的人口不降反增,恰恰说明这两地承接了珠三角转移的大量制造业。 这些一般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 因此,这两地人口在输给珠三角的同时,也能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前来就业。 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衡阳是湘南重镇,是湖南重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其人口减少了近50万。 我真的没想到。 无论是文化、产业、教育、交通,还是省地位,衡阳都远远优于郴州、永州。 然而,衡阳的人口吸纳能力却如此不足,着实令人意外。 衡阳作为副中心城市,实际上输给了娄底这个小城市,在承接产业上输给了永州、郴州。 恐怕还有很多话要说!
近两年,湘江二级航道已延伸至衡阳,下一步还将延伸至永州。 十多年前,衡阳已通高铁,建成了湘桂铁路复线、衡绍怀高速铁路。 未来,湘桂高铁、安衡铁路均以衡阳为起点或终点。 就交通而言,衡阳是仅次于长沙的区域枢纽。
去年,衡阳与岳阳一起被湖南省确定为副中心城市,是湘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按理说,衡阳的未来是光明的。 然而衡阳的人口流失率却如此之高,这让我感到不解。 益阳、怀化、邵阳、常德等地的人口大量流失我可以理解,但衡阳的情况却让我感到疑惑。
事实上,湖南省最偏远的怀化地区减少了15.44万人,而湘西省则减少了5.97万人,加起来才刚刚超过20万。 经济条件较差的大湘西,人口下降幅度远低于交通发达的衡阳。 这是否从侧面说明了真相? 如果经济不好,交通越发达,人口流失的速度会不会越快?
衡阳人口锐减50万!湖南终于不仅仅关心长株潭、衡岳副中心
近十年来,衡阳常住人口减少近50万,位居湖南第二位,仅次于邵阳市。
20年前,衡阳一直是湖南第二大城市、不折不扣的湘南重镇。 在教育、经济、交通、工业等领域,衡阳在全省的地位仅次于长沙。 在高铁时代到来之前,衡阳已有京广铁路、衡柳铁路、吉衡铁路,以及后来的湘桂铁路、衡怀铁路。 它作为铁路枢纽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株洲这个火车带来的城市。
但随着湖南成为省会的步伐越来越快,长沙发展得更好,株洲、湘潭也受益于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需要。 这些年来,衡阳一直孤军奋战,勉强依靠自有资本维持着湖南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
这些年来,武汉、郑州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武汉,远远把长沙甩在了后面。 即使在去年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长沙也未能实现反超。 比别人少了3000亿多,相当于少了一个常德。
个别城市之间的比较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无论是武汉、郑州还是长沙,几乎都是全省共同努力发展的。 不过,与湖南不同的是,河南和湖北都不是单独的省会城市,省级副中心的经济规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河南副中心城市洛阳,前年已登上5000亿平台,超越中部六省中的太原,逼近南昌。 湖北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GDP均超过4000网络投稿,远超湖南岳阳、常德、衡阳。 全国经济体前50名中,有7个位于中部地区,其中包括洛阳、襄阳两个非省会城市。
近年来,长沙虽然发展较快,但未能带动全省经济增长。 即便是与长沙一体化发展的株洲、湘潭,也没有从长沙获得多少好处。 长沙一般制造业转移时,大部分流向宁乡、浏阳、长沙三县。 事实上,它仍在自己的边界之内。 株洲和湘潭眼巴巴地看着长沙碗里的肥肉,却分不到一杯羹。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湖南早就认识到了,但还没有采取行动。 去年,湖南终于忍不住了,设立了岳阳、衡阳两个副中心城市。
我曾经分析过,岳阳之所以能成为湖南副中心城市,是因为岳阳地处长江边缘。 岳阳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湖南唯一吞吐量超亿吨的大型港口。 其次,岳阳背靠长沙,是一条从长沙延伸到长江、长三角的触角。 第三,岳阳地处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沿线。 未来还可能开通至湖北荆州、江西九江的城际铁路,交通发达。 第四,岳阳的经济规模还不错,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 因此,湖南选择副中心城市时,肯定会优先选择岳阳。
不过,选择岳阳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岳阳位于宜昌下游、武汉上游。 夹在湖北两大城市之间,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其次,岳阳毗邻常德、长沙、益阳,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也就是说,岳阳发展起来之后,只是一个岳阳,无法辐射到周边地区。 益阳是长沙的私人领地。 现在轮不到岳阳带它,它也不能带它。 常德本身也不错。 是湘西门户城市,还轮不到岳阳辐射。
我认为衡阳之所以能够战胜常德,关键在于衡阳的交通基础和工业基础。 虽然GDP总量仍低于常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只要省里给予支持,衡阳仍然可以快速崛起。 衡阳崛起后,可以与郴州、永州以及株洲南部的几个县共同发展。
无论长沙怎么做,与武汉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而株洲、湘潭则发展得更慢。 湖南整体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我建议,如果真想提高湖南的整体发展水平,只能把株洲分成三个部分,西部划给湘潭,北部划给长沙,南部划归长沙。衡阳。 真正把长沙、衡阳做大做强,是发展湖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有一所国家重点大学。 保留一个地级市是有必要的。 株洲本身没有历史积淀,是建国后建立的新兴工业城市。 因此,为了加强长沙、衡阳的城市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高,株洲必须进行重组,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湖南省的两极,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