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迎来“火热”出游季,中国经济活力四射

北京,有网友调侃“爬长城一点也不累,因为走2步需要3分钟”;

南京夫子庙,有网友称“进门5分钟内就被人群告知离开”;

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眼望去都是人头攒动。

甘肃敦煌,“骆驼旅”再次亮相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河南,龙门石窟景区推出夜游模式,当晚接待游客过万;

…………

还有不少景点已经“无人预约”,一票难求。 这个假期全国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黄金周一直是观察中国经济热度的重要窗口。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为期八天的“超级黄金周”可以说是今年“最热”的假期。 人潮涌动的旅游目的地、丰富多彩的消费热潮,无不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

这个假期有多“热”?

在八天长假的加持下,旅游市场正迎来“火爆”的旅游旺季。

仅小长假首日(9月29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09.8万人次,创单日客运量新高; 当天乘坐广深港高铁往返香港西九龙的旅客达9.1万人次,创今年新高。 全国高速公路网车流量达6671万辆,跨省出行的人们纷纷涌向长三角、川渝等热门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能力可以说是“实力十足”,人气持续。

△9月30日,郑州东站候车大厅内,旅客正在排队进站。

据文化和旅游部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预计将达到8.96亿人次,同比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将7825网络投稿,同比增长138%。

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回升,部分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机票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至少5倍。

近期,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惠民活动,进一步鼓励文化旅游消费,拉动消费需求。 比如,湖北推出惠及湖北“大礼包”,其中包括补贴超过5000万元的文化旅游消费券; 黑龙江推出“畅享龙江秋惠精品”系列活动,将发放超5000万元消费券; 北京发布“月光下的北京”城市夜间导游推荐榜评选活动,激发夜间经济消费动力……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假日消费市场持续火爆。

△9月30日,江西赣州,不少游客夜间游览江南宋城历史文化区

消费场景多元化,引发“火”经济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长假游、“亚运游”热门。

为期八天的中秋国庆假期,不少人选择长期出游。 来自天津的“90后”李玉娟一个月前就制定了假期出游计划。 从湖南长沙出发,她计划与朋友一起游览张家界、凤凰古城、芙蓉镇等景点。 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她还体验了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文化和节日习俗。

浙江杭州这几天也很热闹。 杭州亚运会恰逢“超级黄金周”,让杭州更加“火爆”。

选手和全球体育迷齐聚杭州,游览当地风景、品尝当地美食、深入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街区,也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亚运特许产品销量稳步上升。 在客流量较大的武林码头店,连日来销售额增长了十倍。

旅游:_旅游险_旅游云南

随着亚运会持续升温,也带动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随赛事出行”成为新趋势。

说到运动,这个假期,很多人选择了“低碳骑行游”。 在上海,不少市民和游客选择骑自行车游览城市梧桐树、街景和历史文化建筑; 在杭州,也有很多热门的骑行路线,比如环西湖骑行路线。

节假日期间,热门目的地必然人头攒动。 很多人开始选择逆向旅行,选择小众、冷门的目的地。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安吉、南阳、常州、佛山、淮安、延吉、揭阳、安图等小众目的地订单量较2019年国庆增长一倍以上。此外,“宜春”“ “月亮城”、“广西小新疆”百色等也深受游客喜爱。

一位游客表示:“与其凑热闹,我宁愿选择游客少、旅游成本低、旅游体验相对好的非知名旅游城市。”

除了“错过”小众目的地旅行,“远离人群、无计划、不打卡”的“轻松”旅行也颇受欢迎。

浙江缙云仙都景区的一家民宿里,客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 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卡景点,而是放慢脚步,享受舒适的生活。

全长8公里的仙都风情绿道,河谷、溪岸、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 钟女士和张先生把这里作为婚礼的一站,他们选择在绿道上散步,欣赏风景。 “我并不是说这是必须的。 无论你去哪里,只要慢慢来。 今天我们就#到自然醒来到这里。”

“慢走细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国庆期间,当地近300家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各家民宿也不断提升“附加值”,丰富旅行体验。

一场音乐会、一种食物、一场游戏都可以成为“马上离开”的理由。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将举办近百场音乐会、音乐节。 “带着演出去旅行”成为不少年轻人出行的“风向标”。 景德镇、佛山、常州、邯郸等不少二三线城市举办了音乐节等活动。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这些城市假日累计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倍。

从“亚运游”到“低碳骑行游”再到“小众游”、“即兴游”……旅游产业不断革新,形成多元化消费场景,正在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和消费的新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引擎。

如何让旅游“高品质”?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怎么做”上下功夫。

一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容是关键,必须增加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彰显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并不是什么新命题。 如何做到“深入”是关键。 一方面,要深挖文化特色,做好文化“转型”文章。 比如山西大同,旅游资源丰富,有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还有被称为“世界十大最险建筑”之一的悬空寺。 在这座城市,现代气息与古老文明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吸引了众多游客。

另一方面,要推动“音乐+旅游”、“影视+旅游”、“会展+旅游”等深度融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首歌、一部剧就可以让人们爱上一座城市。 比如,歌曲《早安隆回》在湖南小县隆回县引起了巨大的热潮; 今年年初,电视剧《康彪》爆红,而电视剧《静海城》的拍摄地——广东江门。 爆炸。 文化精品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绝佳媒介。 好的作品可以让聚会在旅游中受欢迎。

△今年3月,大批游客来到广东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游览。

其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保障”。

一方面,要落实好政策组合,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底, 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2024-2035年)》,提出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拓展文化旅游领域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 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具体任务,锚定了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大方向。

△10月2日,不少游客参观沉阳故宫博物院。

另一方面,要保持供需双方活力,深度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合理设置旅游咨询区、餐饮区、文化创意产品销售区等旅游接待设施; 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同时,通过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开展促销活动,持续刺激文化旅游产业消费,更好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

假期对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人流涌动,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享受快乐的假期。 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蓬勃发展,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制片人/李哲 主编/王兴东

撰文/詹星岑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之声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