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并入大庆打造黑龙江省域副中心城市

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黑龙江省必须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亟待找准区域经济增长极,优化行政区划,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一些热心网友认为,绥化市并入大庆市,打造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是顺应龙江发展趋势、化解瓶颈的关键举措。

众所周知,省级副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副中心作为承上启下的节点城市,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更强,经济辐射范围更广。 一旦形成,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一个合格的省级副中心城市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经济总量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经济体量要达到2500网络投稿以上; 第二,人口规模和流动人口数量多,体现了城市的经济活力; 三是距中心城市150公里以上,具有独立的辐射范围。

由此看来,绥化并入大庆、打造黑龙江省副中心的优势不言而喻。

首先,从区位条件来看,大庆和绥化距离很近,区位优势突出。

大庆位于黑龙江中西部,绥化位于大庆东南部。 两个城市相距不到150公里。 它们位于相似的位置并且彼此不相交。 省级副中心合并成立后,其经济辐射范围可覆盖黑龙江中西部广大地区,带动区域经济共振、联动发展。 从全省范围来看,两个城市距离省会哈尔滨均超过150公里,避免了与省会城市辐射范围重叠,完全满足副中心城市的选址要求。

其次,从经济基础看,两市产业互补,发展潜力巨大。

2024年,大庆市GDP达到2862.5网络投稿,绥化市GDP达到1234.8网络投稿。 两市经济总量将突破4100网络投稿,远超副中心城市2500网络投稿的门槛。 在全省仅次于哈尔滨,有经济信心担当省级副中心。

具体到工业上,大庆油田储量丰富,石油化工基础深厚,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齐全。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业资源禀赋突出。 可以说,工业大庆与农业绥化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迸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支撑龙江振兴的坚强支柱。

第三,从人口规模来看,大庆、绥化人口集聚效应显着。

截至2024年底,大庆市常住人口272.7万人,绥化市常住人口363万人。 两市总人口高达635万,常住人口位居全省前三位。 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随着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将吸引更多周边地区人口落户,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从长远来看,人口的快速集聚将有助于大庆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成为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四是从交通区位来看,大庆与绥化四地相连,交通便利。

经过多年发展,两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日趋成熟。 大庆市有哈大、哈齐、哈河等多条高速公路和京哈铁路干线贯穿,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绥化市还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交叉,交通便利。

未来,随着两市深度融合,城市间快车道将进一步打通,城镇化效应更加凸显,将极大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为区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五,从旅游资源来看,两市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

大庆因石油而得名,境内油田遗址独具特色。 其中,大庆第一口油井、铁人纪念馆等工业遗址兼具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绥化市以红叶谷、龙门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它以其魅力而闻名,尤其是冰雪生态资源。 是滑雪、徒步、观赏冰雪景观的绝佳场所。 两座城市的旅游资源可谓冰与火的世界。 一旦实现融合发展、捆绑营销,将形成独具特色、阶梯式发展的区域旅游品牌,将为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增长极获得机遇。

最后,从行政层面来看,省级副中心必将带来政策红利和资源倾斜。

省级副中心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必然会得到更多省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对于大庆、绥化来说,设立省级副中心后,可以获得更多专项资金和产业政策优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可以预见,未来,大庆将成为黑龙江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竞争优势、塑造新发展空间的强大引擎。

综上所述,绥化并入大庆,组建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区位相似、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产业互补,为打造区域增长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必须走上全面振兴新道路,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以大庆为核心的省级副中心,充分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龙江振兴发展恰逢其时。 我们相信,通过绥化并入大庆、打造省级副中心增长极这一关键举措,黑龙江必将迎来区域经济崛起的黄金时代,走上全面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