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仓颉作书而栗夜鬼哭

根据中国古代传说,汉字是由黄帝指挥的仓颉创造的。 这从先民对文字神秘力量的崇拜可见一斑。 与汉字几千年的历史相比,汉语拼音在我国推广的短短60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然而,在这六十年的轮回中,汉语拼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乃至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说过:“汉语拼音程序是一座现代文化桥梁,一方面方便了人们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5月初,纪念《汉语拼音计划》颁布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的1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汉语拼音发展、推广和应用的历史经验和当代价值。 这也掀起了纪念汉语拼音甲子的高潮。

“扫盲”工具的诞生

“a[啊]、o[哦]、e[鹅]、i[衣服]、u[黑]、ü[肿]……”已入园的孩子刘慧欣读着新学的内容在家大声讲汉语拼音。 她来自2024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河北省张家口市。 这一幕被来她家短暂停留的爷爷程先生亲眼目睹。 这让他想起了50多年前他在小学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情景。

程先生出生于1958年6月。同年2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今年,程先生迎来了他的60岁生日。 几十年来,汉语拼音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拼音、查字典、学习普通话……而汉语拼音项目的最初目的就是扫除文盲。

如何让复杂的汉字被普通人学习和掌握,是当时一批语言学家奋斗的方向。

1952年,“品格改革职员协会”成立。 同年,教育部成立“扫盲工作委员会”,教育家林汉达任副主任。 他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经过三年的精心研究,汉字改革委员会设计了“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拼音”。 1958年秋开始,拼音字母成为中国小学的必修课。 小学生首先学习拼音字母,并用拼音字母来学习汉字。

程先生成为最早学习汉语拼音的人之一。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能读书写字的人很少。那些读过‘高中’(当时是小学)的人就被认为是识字的。”

统计数据显示,60年来,我国文盲率从建国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使用规范汉语的识字人口比例汉字普及率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 同时,国家以“汉语拼音计划”为基础,帮助壮、布依、侗、苗等12个少数民族创造和完善了拉丁字母形式的16个民族文字,其中壮文字印在人民币上。

中国国际化的曙光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以其口语化、音韵化、拉丁化的特点,成为使用国际汉字计算机键盘输入信息的重要工具。 古代汉字乘着信息快车走向世界。

94岁的周友光在夜店招聘网工作了9年,他说:“汉语拼音程序是信息时代的好工具,用汉语拼音帮助汉字,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国际互联网上的世界。”

2001年,有一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历史细节。 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用的是汉语拼音“”,而不是过去国际社会常用的“”。 这种微妙的变化,见证了汉语拼音从国家形式到国际形式、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的过程。

6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最初主要是小学识字工具,现在已广泛发展为信息传输媒介。 原本是国内民众了解自己文化的钥匙。 如今,它已延伸成为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文化桥梁。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使用拉丁化汉语拼音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来自意大利马塞拉北京师范大学的曾小丁,作为该校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她告诉工人日报 小编:“因为汉字结构复杂,表意文字,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直接从字形上得到发音是很困难的。他们经常上完课就忘记了。现在,一旦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表示:“目前,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哪里,汉语拼音就到哪里。”

人工智能时代,汉语拼音持续蓬勃发展

“如果说‘汉语拼音计划’前30年的主要成就是标注汉字、拼普通话、扫除文盲,从国家标准逐步向国际标准发展,那么未来30年的主要成就就是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 国家语委原副主任、研究员陈章泰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迈向人工智能时代。

下一步,汉语拼音将取得哪些新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表示:必须通过普及教育打赢脱贫攻坚战。 切实谋划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发挥更大作用,打通实现“语音谐音”千年梦想的“最后一公里”。 要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支持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文本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关键技术研究。 有必要推广汉语拼音的应用。 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建设,着力服务教育和特殊群体需求,增强汉语拼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 同时,重点谋划汉语拼音在国际标准应用、国际汉语教育、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文化工具和纽带作用。标准。

(原题《汉语拼音:从读写工具到文化光束》编辑周峰)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