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我国历代风水师都很重视树木花卉的风水效应。如洛阳栽牡丹,苏州、杭州栽桂花,长安栽石榴,灞河栽柳树。清代名医(御用风水师)陈廷敬在《风水注》中说:“欲居室使人安适,东栽桃、柳,西栽石榴、榆,南栽青梅、红枣,北栽杏树以挺拔。”这些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它们符合植物学上树种的生理特性。如桃、柳喜温暖、阳光,宜栽于屋东;梅、枣树喜干燥,宜栽于屋南; 榆树的枝叶能遮挡西边的阳光,所以最好把它栽种在房屋的西边;而杏树不喜阳光,所以应该栽种在房屋的北边。
内屋之间设中门,内有天井,天井内栽种槐树,一方面可以绿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内屋的遮蔽。若在屋后栽种常青树,则可以避免深庭院被外人看到。
因此,古人选择民宅位置的一大原则,就是大树不能种在屋主正门前。从今天的科学角度看,这其中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大树会遮挡阳光,使屋内阴暗,而且会影响屋内空气流通,还很容易招来雷击。另外,大树的树荫下容易滋生蚊蝇,从而影响屋主的身体健康;大树还能吸引飞鸟来栖息,而鸟儿掉落的鸟粪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榆树、槐树等,都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古代民宅大院往往建在外屋,古人为了避免“煞屋”的灾祸,凭借着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选择民宅位置的目标就是要有“紫气东来”和“五代兴旺”的福气。也有人说;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不植柏、枸杞”;“兰花绿竹助文昌,家有读书好子”。
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增多,使得有限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室内适宜栽种一些“功能互补”的花草灌木,它们可以充当“空气过滤器”,起到除毒、杀菌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部分花草树木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中南林业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植物精华课题组研究,各种花香是由几十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包括芳香物质的酯类、醇类、酮类、萜类等。这些物质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身心健康,调节愉悦舒适的情绪。
室内养一些龟背竹、发财树、槟榔、发财树、月季、虎尾兰、玫瑰等盆栽植物,可以吸收室内有害气体;茶花、仙客来、石竹、紫罗兰、玫瑰、紫薇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大花蕙兰、万寿菊、矮牵牛、女贞子、石榴、菖蒲可以吸收氟化物;苏铁、菊花、常春藤可以吸收苯;花叶万年青、菊花可以吸收三氯乙烯;芦荟、吊兰、虎尾兰、秋海棠、鸭跖草可以吸收甲醛;桂花、玉兰可以吸收汞蒸气;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可以减少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 室内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氯、苯等潜在致癌物质,可通过摆放吊兰、花叶万年青等植物消除,净化空气。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植物排毒”菜单,开展“室内健康植物研究与保护利用”研究,巧妙利用植物,为千家万户城市家庭排毒。
室内适当养护花木,还有除尘、杀菌、治病的功效。花卉的芳香、美观,能调节中枢神经,提高大脑功能,对高血压、哮喘、心血管病、失眠、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茉莉、紫薇的香味能杀死痢疾菌、白喉菌;荷花、米兰、茉莉、玫瑰的香味有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绿萝、富贵竹和一些水生植物虽然个头小,但绿意盎然,在炎热的夏天能给人带来一丝凉爽。而且它们习性好,容易养护,装饰作用也很多。用玻璃瓶装上水养护,更能显得清新亮丽。尤其是挂在室内,能为居室增添美感,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和氧气,降温防干燥,让人倍感舒适。
但有些花木并不适合室内摆放,必须有选择性,如黄杜鹃、一品红、罂粟、夹竹桃、五色梅、金榕、马蹄莲、万年青、南天竹、含羞草、铁海棠、红背月桂等。这些植物的汁液有毒,误食或误入眼睛对人有害。郁金香花朵含碱,过多接触易引起脱发;夜来香在夜间能散播刺激嗅觉的苯微粒,人久闻后会头晕,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危害更大;百合花朵香气浓郁,吸入过多会让人过度兴奋,引起失眠;绣球花散发的微粒会引发皮肤过敏,瘙痒难耐;万年青植物含有一些有毒的酶,汁液对人的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如果小孩不小心咬伤,会引起咽喉水肿,甚至导致声带麻痹、失声。
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夏季在室内摆放花卉时,千万不要把房间变成“花房”。摆放过多的花树,会限制室内通风,使空气稀薄。尤其在夜间,多数花树会释放二氧化碳,与人“争食”。一般一个房间摆放2至3盆就够了,大客厅可以摆放更多。卧室,尤其是病人房间不宜摆放花卉,因为花盆里的泥土会产生真菌孢子,传播到室内空气中引起人体表层或深层感染,还可能侵入皮肤、呼吸道、外耳道、脑膜和脑部。这对于本来就患有疾病、体质较差的人,尤其是白血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无异于“雪上加霜”。
室内栽培的花草树木虽然大多喜阴,但并不需要阳光,有时还是需要隔几天放到阳台上,让它们获得光照,产生有机物质,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