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tingjie8688
- 备用微信:azun868
踏寻祖国山河热血的红色记忆 ,再看祖国边疆的盛世容颜。我们从山南开始,实地感受打响对印反击战第一枪,家国情怀的热血岁月挥洒高原的错那勒布沟;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结束了千百年来残酷无比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放牧守边卓嘎央宗姐妹驻守边疆感动中国……
今天,我们从山南开始,一览祖国的山河无恙,实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7年10月18日,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线路行程:贡嘎机场——乃东区——隆子县——错那县
主要景点:山南烈士陵园、克松村、结巴乡(穷棒子公社)、列麦精神纪念馆、玉麦、勒布沟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旧址。
建议行程时间:一周。
No.1结巴乡(穷棒子公社)
乃东区结巴乡
西藏民主改革后由十一位朗生组织成立的首个“朗生互助组”也被称之为“穷棒子互助组”,201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桑嘎村建设了西藏第一个朗生互助组展厅。
“朗生”在藏语中的意思为“在家养的奴隶”,西藏和平解放、进行民主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大家虚心学习播种青稞的经验,率先推广使用了优良青稞品种,领着大家挖渠筑堤。
在结巴乡结巴村委会“穷棒子互助组”事迹展室内,陈列着他们当年使用过的藏式犁、牛轭等农具,半个多世纪来,在当年的“穷棒子精神”的推动下,今天的结巴乡,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巨变,全乡人均收入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成为当地率先富裕起来的乡村,这里的村民也始终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穷棒子精神”,继承上一代人的精神让日子过得更好。
No.2泽当镇(山南烈士陵园)
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
山南烈士陵园,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建于1965年,陵园内安葬着在和平解放西藏、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在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781位烈士。
陵园由大门、陈列馆、观赏池、纪念碑和墓区五个部分组成,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资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目前陵园陈列馆内陈列着102位烈士的事迹和遗物,有照片96幅、雕塑11座、插画62幅和烈士遗物400余件。
山南烈士陵园位于泽当镇以西的西扎山东麓,环境幽静,庄严肃穆。陵园内绿树成荫、古朴典雅。1989年8月10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3克松村(克松陈列馆)
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
民主改革前,克松为西藏大农奴主索康旺青格勒溪卡(庄园),即所谓的“克松溪卡”。这里半数以上的人被迫在农奴主庄园求生。在承担西藏的地方政府噶厦的税收和劳役的同时,堆穷(小户)和朗生(农奴)需要向索朗庄园和山下的寺庙无偿提供食物和劳役。那时候,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1959年3月28号,克松村被载入史册,西藏千百年来的农奴制度被废除。克松300多名农奴组建起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拥有自己的土地,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命运,希望的太阳,也从这一天照向新西藏。
克松居委会,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人民公社、第一个完全小学等诸多第一,一直以来被誉为“一块红色的土地”。
1959年12月2日,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区金追乡(后依次更名为克松乡、克松村、克松居委会)党支部正式成立,成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建立的全区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克松党支部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人们住上楼房,村里实现了六通工程,所有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社医疗保险……生活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克松居委会,从昔日黑暗的农奴社会到如今的繁荣稳定、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西藏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更是西藏人民在党的阳光下,迈向和谐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克松,提醒着后人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奋斗未来。
No.4列麦精神(“列麦精神”纪念馆)
山南市隆子县列麦乡
解放初期的列麦,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在以仁增旺杰为代表的列麦人民,满怀着对新西藏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在荒坝上开荒种地,改变列麦贫穷落后的面貌。
“列麦精神”是以仁增旺杰为代表的列麦人民共同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在艰苦环境中用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扩展生命力量而铸就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未来更需要。
2018年3月26日,隆子县“列麦精神”纪念馆正式开馆,由四大板块组成,主要作用是回溯革命历史、进行红色教育。
No.5玉麦(玉麦精神)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一封习 的回信,让山南玉麦这个边境小乡村进入公众的视线。
玉麦乡是麦克马洪线经过的地带,拥有绝对重要的边境战线位置。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桑杰曲巴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的回信充分肯定了玉麦群众守边固边的感人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西藏人民,高度概括了爱国守边、忠诚奉献的“玉麦精神”,向全社会发出了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的伟大号召。
2018年10月19日,在 回信一周年前夕,卓嘎、央宗姐妹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使“玉麦精神”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弘扬。
卓嘎、央宗姐妹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感恩祖国的政治品格,体现了献身边疆、热恋国土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不求回报、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的奋斗品质,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书写了什么是爱国奉献,回答了什么叫忠诚担当,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生华章,筑就了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No.6勒布沟对印自卫反击战张国华指挥部旧址
山南市错那县
在错那勒布沟贡日乡南部5公里不到麻麻乡2公里处,有一条沟叫夏令谷,夏令谷入口往里200米处就是著名的反侵略战争“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部遗址。指挥部建在一个高约100米的悬崖壁下,四周丛林密布,隐蔽强,可见当年我军是怎样与侵略者斗智斗勇,该战役由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
该指挥部遗址通过两次维修和收集相关资料,新建成一座主要展览馆,现已成为一处经典的红色旅游景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