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对这所隐藏的宝藏学校感到陌生,但关注新闻传播的人一定知道它的名字。 它就是暨南大学。
01
▶ 华文媒体为何是“黄埔军校”?
(暨南大学大门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享有“全国三大新闻系之一”、“华南最高新闻学院”、“广东传媒后花园”、“黄埔军区”等美誉。中国传媒学院”.
其自身实力也不容小觑。
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五位。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在全国众多新闻学院中,是什么让暨南大学从211所大学中脱颖而出,超越众多985名校,跻身前八名?
历史上,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
暨南大学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 始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114年的历史。 这是一所百年大学。
1946年,暨南大学设立新闻系,当时暨南大学校园还在上海。
是全国最早设立新闻系的三所大学之一。 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奠定了其在新闻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上,暨南大学新闻系可以说是命运坎坷,两次并入其他学校。
暨南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46年,三年后,新闻专业并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校。1970年特殊历史时期,暨南大学直接停办。 刚刚成立10年的新闻专业与中文系并入华南师范大学。
直到1978年暨南大学复校,新闻系才得以重建,并得以稳步发展至今。
虽然历经波折,但暨大新闻学院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暨南大学现已成为新传播学科排名前十名中唯一一所211大学。
从学术资源来看,暨南大学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院堪称暨南大学的“明星学院”。
暨南大学传播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接触媒体行业和学术界的机会。
学院每年举办暨南大学媒体领导力研修班,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工业界大咖为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和媒体人才授课。
此外,学院还将定期在宇文报告厅举办讲座,分享学术和行业精英的前沿知识。
如果传播学新生想尝试一下,还可以报名参加广东省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术论坛。 论文质量将由暨南大学新传播学院专业教师严格审核。
(暨南大学媒体领导力工作坊)
从师资队伍来看,暨南大学拥有非常雄厚的师资队伍。
暨南大学在师资方面灵活务实,能够打破僵化的人才选拔制度,使用行业人才。
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范宜进是业内知名人物。
范宜进教授是南方传媒界的重要人物。
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 2006年退休后,被任命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他是一位扎实的行业人才。
他不仅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而且毕业于暨南大学,与学校有着深厚的渊源。
范以金在南方报业首次提出“报业体制概念”。 他创立了影响至今的“21世纪报业系统”、“南方周末报业系统”、“南都报业系统”三大报业系统。
尽管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但《21世纪经济报道》仍位居胡润百富“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之列。
他推动了报业的系统化、跨区域、多品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南方报业的发展。
74岁的他仍然关注新兴媒体。 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生为新闻人,死为新闻鬼,这辈子不能没有新闻。”
从范宜进与暨南大学的关系也可以看出,暨南大学与南方报业的关系非常密切。
继范亦锦之后,2003年至2013年担任南方报业董事长的杨兴峰也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时,暨南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只能看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和《南方日报》。 暨南大学的老师们意识到,学生在学校里接触到的新闻媒体太多了。 单身不利于新闻教育。 一定要让学生开阔视野,看世界。
(暨南大学校园)
因此,学院引进了《大公报》、《纽约时报》、《正明》等国内外知名报刊。 还引进多本海外新闻书籍,不定期举办海外新闻讲座。 这些与国际接轨的举措,使暨大成为国内新闻,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海外的窗口,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学生。
杨兴峰是当时的学生之一。 他对国际新闻非常感兴趣。 后来他考察了欧洲的新闻制作方法,为他后来从事南方报业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南方报业集团每年招聘的员工中有不少是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
难怪暨南大学被誉为“广东传媒后花园”。
说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位名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涛也是新新闻领域的闪亮名师。
2005年至2007年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后来他攻读了博士学位,进入了学术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学者。
调查 小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 作为一名前调查 小编,他非常关注社会问题。 他曾说过:“ 小编必须有职业理想,我逐渐产生了一种使命感,想为社会注入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
他上课热情,思维敏捷。 有学生这样评价他:“课一开始就劈啪作响,他说得很快。他总是建议学生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用学者的思维思考社会问题。”
刘涛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他的“在图书馆度过的时间”曾在学校排名第八。
“世界上最动人的场景就是生活在知识的隔壁,等待生命的绽放。” 他曾在接受 小编采访时说道。
(暨南大学图书馆)
他与其他几位老师合讲的两门在线课程(《新媒体文化十二讲》和《融合新闻:通向新闻业的未来之路》)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名列前茅。类别。 。
刘涛老师还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多年来一直撰写新闻。 发表评论200余条,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他写过关于大学信息披#问题、户籍歧视、大学官僚主义、“坏消息”问题等……
他始终关注社会问题,在媒体实践中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样一位有理想、有社会关怀、有使命感的新闻教师,构成了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的璀璨光芒之一。
(暨南大学校园)
此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有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宝贝老师,如:从事女性主义媒体研究的黄雅兰老师、致力于文化研究的张晓晓老师、从事健康研究的李杰老师等。通讯等
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学术储备,而且性格颇具魅力,广受学生好评。
02
▶ 中国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万国墙”传递了暨南大学跨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
暨南大学有一个极其独特的地方让全国高校的学生都羡慕不已——
暨南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不需要军事训练的大学。
大概是因为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特殊地位吧。
当其他大学的学生顶着九月的骄阳,穿着厚重的军装,摆出大汗淋漓的军姿站在操场上时,暨南大学的学生们却在学校里自由探索,享受着各种迎新活动。
(暨南大学校园)
暨南大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华侨学校之一。 学校有大量华侨和国际学生。
从生源来看,暨大确实堪称“小联合国”。
截至2020年3月,暨南大学共有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地区及外国学生11902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的30%。 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老百姓第一次听说“暨南大学”时,有的以为是在“济南”,有的以为是在“济南”。
事实上,这个名字不是一个地名。 暨南大学总部位于广州,在深圳、珠海设有校区。
(暨南大学校园)
“济南”一词出自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愚公》:“东传海,西传流沙,朔南传四海。”
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广泛传播。
暨南大学的大门,与它的名字一样。 暨大南门是一座拱门,“形似日轮半出海”,也寓意中华文化出海。
(暨南大学门)
1978年,暨南大学重建。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牌坊上题写了暨大校名。
这里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麦当劳更名为“金拱门”后,暨南大学的学生将他们的拱门改成了金拱门——
(别告诉我,他们真的很像)
“跨文化”确实是暨南大学的一大特色。
多元文化的聚集意味着这里的文化会比单一文化组成的地方更加开放和包容。
暨南大学的校训有“和而不同”。
据暨南大学毕业生介绍,暨南大学分别招收“内部学生”和“外部学生”,即内地学生和海外学生。 校外学生校园活动非常活跃,校内有很多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
这种暨大DNA中的“活跃”、“开放”、“包容”,也是暨大新闻学院的校风之一。
03
▶ 原来他们也是济南人
新时代,传统媒体正在转型,曾经的传统媒体人也开始尝试发展新媒体。
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后担任《南方都市报》首席 小编。
她担任过8年时事新闻 小编和6年电影 小编。 2014年,她转投公众号“瑞贝卡的奇幻世界”,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时尚自媒体号。
在直播、短视频流行之前,她的带货能力就已经很出色了。 她曾创下4分钟内售出100辆限量版BMW迷你加勒比蓝车的纪录。
2019年,她还入选福布斯中国50位意见领袖。
(就是这辆车,已经不再卖了,网上指导价28万多)
她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行业内的内容制作人”。
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范宜进曾多次在讲座中盛赞她,称她是“成功转型自媒体的优秀报社 小编”。
暨南大学有许多著名校友,例如: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
李光前,著名华侨领袖、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
诗人王国真
著名美食专栏作家沉鸿飞
著名杂志人令狐雷
戛纳国际创意节金狮奖得主、广告高管范耀伟
……
人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济南人”。
暨南大学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经过这里,然后前往世界其他地方。 对于他们来说,暨南大学将是他们人生辉煌或灰暗时期停留的地方。
离开暨南大学后,有人怀念学校图书馆;
有人怀念学校里的木棉花;
(暨南大学校园)
有人怀念名湖楼经常排队吃的饺子;
有人怀念教学楼里那只名叫“大堂经理”的猫;
暨南大学毕业生嘉荣回忆起在暨南大学的日子,他说:“暨南大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段时光,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最后,她认真补充道:“值得拥有。”
(暨南大学校园)
参考:
【1】济南人 | 济南伟大的历史在一个人身上——梁洪浩,90年光荣与梦想,新闻系学生1979年,2014.12.21
【2】羊角送蓝天 | 刘涛:没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怎么谈感情? 陈亮,羊城晚报,2020.5.11
“铁肩扛道德责任,冷手扛文章”是 小编的理想和坚持。 对于学生来说,新闻教育为他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关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混音教育【浇灌理想】系列文章将带您了解一系列新闻传播领域的知名大学。 他们传承社会关怀和新闻理想,在这个泥泞的时代,把新闻专业的学生送到公民的岸边。
上一期: 作者 | 提醒
规划| 沉静树
编辑、排版 | 酸鱼
图片资讯| 微信公众号@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研究生会、@暨南大学媒体领导力研讨会、暨南大学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