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审稿制度:提升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级审查制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图书出版审查制度,规定了各级审查的具体任务,交叉补充、逐级约束程序,严把政治、政策壁垒,确保图书出版的导向性,是图书出版过程中防止出现差错和遗漏的一种编辑审查方法。如果稿件在审查的每个环节都不符合编辑审查要求,就有可能被拒稿。严格遵守图书出版流程,是提高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编辑出版《艺术编辑》系列图书的过程中,由于艺术编辑题材和案例的特殊性,笔者比以前更深刻地体会到遵守图书审查规定的重要性。

未能遵守规定导致出版多次延迟

《艺术编辑》系列图书的出版,阐述了艺术编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涵盖了新闻报道、公益宣传、办公室文秘工作、商业营销等领域的新闻版面及实物图像的案例分析。由于对图书出版审查制度不了解,未遵守编辑审查流程规定,导致图书的正常出版多次被推迟。

事件一:《美术编辑工作规范》因作者修改校对意见而延期出版。2011年12月30日,出版社通知我配合《美术编辑工作规范》“三审三校一读”,进行“一读”。其间,流程编辑问我是否认识最终校对样书上的一段校对意见,因为字迹难以辨认。由于我在校对过程中经常与校对老师沟通,对校对老师的字迹比较熟悉,所以我主动跟随流程编辑进入排版设计室,帮忙辨认了那一段。随后,我与排版老师一起修改了剩余的校对意见。然而,这种行为却违反了作者与校对老师分工的程序规定。 发现这一情况后,2012年1月4日,策划编辑打电话询问情况,指出了这一行为的问题症结,我虚心接受批评教育,这时我才得知,出版社已启动内部回头出版程序,对我修改的所有内容重新进行了审核,最终导致《美术编辑指南》的出版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于2012年2月印刷发行。

事件二:期刊美编因未能处理校对员提出的异议,被暂时停刊。2014年1月16日,在第三次审阅校对后,期刊美编通知我配合出版方进行印刷前的“初审”。在我审阅完样书,正准备签字确认后,校对员通知我,对文中一张图片提出了异议。该图片是《人民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刊登的《决胜四川——5.12汶川地震三周年》专刊(第22-23页)的截图。图片涉及一张来自《四川日报》新闻版的图片。我相信截图是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版,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关成员集体视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之一。 只删除一名常委的照片或进行模糊处理,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所以没有做任何修改。最终,出版社决定将相关内容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并暂缓出版。

事件三:《新闻人物速写》第二版终审后遭抽检,出版延期。2019年7月30日,《新闻人物速写》第二版经过第三次审查进入印刷阶段,突然收到出版社暂停出版的通知。面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版社为严控图书质量,对已进入印刷阶段的图书进行了抽检,发现《新闻人物速写》第二版画案涉及部分外国领导人肖像,为严控质量,建议对相关内容重新审核。 面对抽检负责人,我本着对文本自行负责的原则,提出外国领导人肖像在《新闻人物速写》第一版(包括出口到台湾的繁体中文版)中也存在,相关素描肖像刊登在新华社《环球》杂志的新闻报道中。最终,抽检负责人决定删除涉及外国领导人素描的相关案例(包括已经出版的《新闻人物速写》第一版的素描),共计16张,理由是新闻有时间限制,转为书籍出版时需要重新审核。随后再次审核,最终延期两个月,定于2019年10月出版。

制定出版流程相关的稿件准备计划

虽然“新闻”与“出版”两个名词经常并列出现,但两个行业的编辑标准却有所不同。将公开发布的新闻报道图文编辑成书时,必须遵循图书出版编辑标准。了解图书出版流程、明确图书作者的责任,是避免违反图书审查规定的基础。

第一,了解图书出版流程。图书出版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单位从事的扩大和传播人类科学思想、促进社会发展的出版活动。目前,国内图书出版实行许可制,图书出版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图书出版既有系统的学术和教学体系,也有专业的管理规定。编辑出版学面向现代出版业发展、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语言文化科学、数字技术应用等学科,相关《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涉及编辑职责、资格准入、重大课题备案、年度出版计划备案等制度。了解图书出版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管理规定,不仅可以提高业务能力,还可以避免违规。

其次,应明确图书作者的职责,作者不仅要完成内容写作,还要配合图书出版的其他相关工作。选题是图书创作的核心,图书选题由出版社选题会议确定,作者按照选题会议确定的图书选题进行创作。作者应事先制定写作计划,包括文字总量、章节划分、写作时间等,严格按照出版社的写作规范进行写作,按时完成写作计划。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图书出版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职责。 根据图书出版特点,需了解图书出版周期及相关流程,包括图书选题、立项、编稿、审稿、申请书号、确定印数、定价销售、申请CIP(实名制)、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交初稿时章节层级要明确,正文附录要清晰,索引注释要标注,插图格式要统一,以方便后期的校对和排版印刷。

其次,做好相关备稿计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预判和应对措施。在前期征稿阶段,要有甄别意识,根据图书出版的要求,对图文素材的内容、来源、版权等编辑出版标准和开本、大小、色彩等印刷技术指标进行初步筛选,以减少后期审稿、送审阶段的工作难度,避免出现重审或终止出版的情况。作者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积极配合编辑审稿工作。对于稿件涉及争议性的内容,作者要有不会通过三审的心理预期。征稿时,要根据图书选稿的整体框架,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如相关内容难以通过三审,要及时修改或更换内容,确保图书的正常出版发行。

在图书出版中,作者是创作主体,编辑是引导方向。严谨的图书出版流程,既是对作者和作品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责任。作者必须了解图书出版流程的要求和规定,并具备根据编辑的意见制定应急方案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的文化性、知识性和信息性,提高出版质量。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播报》2024年4月1日第4版,满都拉撰稿)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